佛教徒修养的标准大约有十点: 一、要有坚决用佛教改造自己的信心 二、要能尊重自己是佛教徒的人格 三、不贪名利 四、无有私怨 五、明晰条例 六、能积极 七、有朝气 八、服从组织,遵守纪律 九、心意动摇时能放得下 十、对于任何人任何事常有成全的意图。 ​​​

今天 00:00转发|评论

放生符合天地的好生长养之德,符合佛菩萨慈悲的胸怀。我们以忏悔的心,以尊重生命的心,放生时纯粹就是利益众生的心,以这样的发心来放生,能净化我们过去杀生,吃众生肉的罪业,也能消除业障,保持自身健康的状态。一个尊重生命的人,自己的身体也会健康。 ​​​

6月3日 17:00转发|评论

我们在无明的境况下,会造恶业。无量无边的劫数以来,造的恶业充满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连三千大千世界都充满了冤贼,冤亲债主。我们觉悟了,想修行了,首先要忏悔业障,念观世音菩萨,以忏悔业障的心来求观世音菩萨。以我们想能够达到目的地的这种心,比如说我们想修行了、想成就,以这种心来求观世音菩 ​

6月3日 13:00转发|评论

我们要相信因果,你相信因果就会戒恶修善。修善的就会得到快乐的果报,修恶就会得到痛苦的果报啊!立竿见影,如影随形。所以佛教徒要深信因果,戒恶修善。自己吃亏,要观想我过去做了多少恶业,吃点亏算了,吃点亏消业障。成人之美,助人为乐,自己要好好做。这都是干嘛?修自己的命运啊!这很重要的, ​

6月3日 07:00转发|评论

消业障是很痛苦的,甚至有的人学佛会不顺。就怕我们自己意志不能坚定,修、修、修,业障现出来就被业障给打败了。我们的业障就像海浪一样;一波赶着一波,一浪赶着一浪,自己去体会。这是不容易的,业障一现前,分别念一重,恶念一出来就中断修行了,所以更要好好忏悔业障。 ​​​

6月3日 00:00转发|评论

在卫塞节该做什么? ◎此日念佛诵经持咒得大加持; ◎许多寺院会在此日举行浴佛、放生、供灯等法会,回向法界一切众生; ◎保持一个寂静安详的心境,就是每个人对佛陀最好的纪念。 佛陀的化身虽然离开了众生,法身却一直存在,他存在于佛陀创立的僧团之中,存在于法本文字之中,存在于整个虚空法界。只 ​

6月2日 17:00转发|评论

今天也是结夏安居的第一天,虚云长老曾说过:“佛制结夏安居,是有种种道理的。夏天路上多虫蚁,佛以慈悲为本,怕出门踏伤虫蚁,平常生草也不踏,夏天禁足是为了护生。又夏日天热汗多,出外化饭,披衣汗流,有失威仪,故禁足不出。” 什么是“结夏安居”?形心摄静曰安,要期住此曰居。结夏安居是修行 ​

6月2日 13:00转发|评论

2023年6月2日,农历四月十五,是佛吉祥日,在南传佛教国家又叫卫塞节,是同时纪念释迦牟尼佛一生中三件大事——降生、成道、涅槃的节日,也是全世界亿万佛教徒最神圣的节日。 释迦牟尼佛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的守护众生。值此殊胜功德日,让我们以清净 ​

6月2日 00:00转发|评论

三恶道的众生咽喉常锁,有东西也没办法吃下去。咽喉锁着,却像喷火枪一样能喷出火来。像目犍连尊者把饭拿到他妈妈面前,妈妈看到饭,手往嘴边一放,食物就变成火炭了,比高压喷火枪还厉害,所以这个苦是很厉害的。我们人间也是这样,口业重了之后,口腔就会出问题,咽喉也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要修口德, ​

6月1日 20:00转发|评论

如果在生活中遭遇到难忍的痛苦、病苦,或是挫折时,最快速的除障妙法,莫过于救护生命与慈悲施食。护生放生是利益众生最直接的善行,而慈悲施食是以最殊胜的真言妙法,救护一切沉溺于三途的无形众生。所以,救护生命与慈悲施食,都是最直接地利益众生的方法,并且有形无形皆具,这是诸佛菩萨在长期的救 ​

6月1日 17:00转发|评论

学佛, 心里要有自己的师父, 对师父要有信心。 对自己的师父有信心, 越来越增加的信心。 修行好不好有一个标志: 就是对自己的师父, 越来越像真的佛一样的恭敬。 这个心, 你生得越坚定, 说明你进步了, 这个心没生起来, 说明你退步了。 学佛要深入, 要有智慧, 没有智慧的话, 就是虔诚, 就这 ​

6月1日 13:00转发|评论

我们受了五戒,这五戒的力量不仅仅能保护你自己,产生的功德力还能保护他人。比如你家里爸爸妈妈谁生病了,或者你路上看到谁有危难或者怎么样,你就默想拿出一条持戒的功德回向给他,马上可以救命。持戒自己可以解脱,还可以帮助别人。 ​​​

6月1日 07:00转发|评论

危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安住在法里,无我相无人相,心不能乱。如果我们一害怕就不行了,遇事心不能乱,方寸不能乱。我们一皈依三宝,三十六位天神的力量就在你身上了。你只要方寸不乱,你只要记得我是三宝弟子,什么都不要紧,什么时候都要记住我是三宝弟子,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平时我们没有事的时候好 ​

6月1日 00:00转发|评论

忍辱,实是一种美德,不但能抑制人的嗔火,还能融化人的仇恨。特别是入世救世的菩萨,若缺乏忍辱,如何担当大任?因此佛在经中,处处劝人修行忍辱。对于上求佛道,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时,所证法喜,及下化众生,所遭遇种种障碍与成就,皆能安忍,逆境不嗔,顺境不喜,以完成忍辱波罗密的功德。 ​

5月31日 20:00转发|评论

佛说:“不怕念起,只怕悟迟。”欲望升起是本能,懂得克制才是明智。人间万象,世间万物。当我们每每升起各种欲望时,请及时关照内心,握紧欲望的缰绳。及时醒悟,不让醒悟来的太迟。而这样的醒悟,来自于时时刻刻,来自于我们和人生不断互动的过程中。 ​​​

5月31日 17:00转发|评论

佛教认为人的命运是善恶有报的,而推动命运运转的便是言行举止、思维意念所造作的业力。在善业与恶业的角力中,若善业占据上风,自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乐果、甚至逢凶化吉。这种因果的规律并不是通过算命、择日便可以扭转的。 ​​​

5月31日 13:00转发|评论

放下得自在 但要搞清楚 放的是心中的执著 而不是责任和担当 否则 放下会变成 一种逃避的借口 你放下了吗? 放对了吗? ​​​

5月31日 07:00转发|评论

“犹如水一味,因器有差别”。你布施供养的时候,对能施之人、所施之物及布施对象都不执著,三轮体空,功德不可思议没法限量,这是成佛的福报。空、无相、无愿是纯粹的“明”,这是真正的供养。 ​​​

5月31日 00:00转发|评论

要信你自己的心是清净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是你后来给它增加负担,犯了很多的错误,给它增加了业,一生一生的,越迷越深,越深越造。你可以消除这个果报,从你现在的善念开始,善念逐渐增加,善果逐渐生起,恶果逐渐消失。 ​

5月30日 20:00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