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古城是距离淮安最近的一座古县城,也是江苏省最后一座原生态、原格局且较为完整保存的古城。尤其完整的古民居体系,值得广大文史爱好者去走走、看看,关注、研究!被誉为“江淮平原上的小平遥”,实至名归!@华夏古迹图 宝应古城应该得到重视!
一张韩侯祠的老照片。韩侯祠位于镇淮楼东约200米处,历史上又被称为淮阴侯庙,是为纪念汉初军事家韩信而建的祠堂。韩侯祠原有三殿以及一些附设建筑。祠庙坐北朝南,东西宽约23米,南北长约130米。1958年,因开辟镇淮楼东路,韩侯祠前殿与中殿均被拆除,只剩最后享殿及东厢房。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圣火“亚运之光”由达娃央宗(藏族)自喜马拉雅山采集之后,分别从中国最西、最南、最东和最北点开始传递,最终汇聚于北京。1个月内,火炬几乎遍历中国所有县市。该张照片为当年亚运火炬传递至淮安周恩来故居时的场景,火炬手正由西长街跑入周恩来故居南侧局巷。新安小学学生们在
1950年12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淮安县首届训练班在城内西长街一处教会建筑内举行。约在光绪二十年(1894)之时,美国南长老会牧师赛兆祥(赛珍珠之父)自驾三轮由徐州经宿迁、清河、淮安巡回视察传教,后派牧师林亨理和医生林嘉美来淮安,并在淮安城内南市桥首先租屋传教,不久于城内建房几处,设堂
现如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淮安府署的正门,是原淮安府署的二门(仪门)。那你见过淮安府署的大门么?~[可爱]首发一张拍摄自清末的淮安府署正门老照片。
淮安市翔宇南道,宋时为金国与南宋分界线。
华东区1946年山东临沂寄淮安沈增华封。 山东新华书店小型红框封,背贴中共八一建军纪念邮票10分一枚,盖山东临沂2月1日红色三格日戳,正面盖红色2月11日到达戳,寄淮安华中公司组织部沈曾华同志,为著名集邮家沈曾华旧藏,较珍罕,保存完好 沈曾华,江苏淮安人,是享誉世界的集邮家,也是进入国际集
刘源长 《茶史》 二卷(清) 日本享和三年(1803)刻本 该书是书采陆羽《茶经》、裴汶《茶述》、毛文锡《茶谱》等唐宋人著作十八种汇编而成。 刘源长,字介祉,淮安人。明朝末年诸生,著有《参同契注》《楞严经注》等。书。
清·阮纯抄本《李氏考录十二种》。 李元庚,名莘樵(又作新樵),生于嘉庆初年,据《重修山阳县志》记载,李氏至元庚七世皆以清名居河下。李元庚曾亲眼见到淮安河下当时鹾(cuo,盐)商之豪侈,河下的繁荣。亲耳听到经历了“康乾盛世”的老人对往事的叙述。 李元庚对“桑梓掌故,如数家珍”,故仿《洛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