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管理其目的和本质是激发和释放人们固有的善意和潜能去为他人创造价值,而不是利用人性中的邪恶和弱点去操纵和控制他们达成个人和小集团的目的。”
当行动的阻力大于动力时(往往如此),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某件事情失败的概率很高,因此常常会提前放弃。 太容易陷入到这种确定性的计算之中,所以会时常悲观;去寻找事情的可能性,不顾失败的风险,这是乐观者的行事风格。努力做一个悲观的乐观者。
想做一件事情,看到的全是方法,不想做一件事情,那看到的就全是借口。意愿、态度或者说兴趣,才是个人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看第一章就发现了这个克隆函数的问题,把死循环的 demo 都写出来了,准备发给作者,结果发现右下角有一个脚注,提到了这一点。 编程入门和进阶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一个经验就是多写代码、多提问题、持续质疑、小心求证,总是能够学到更多书籍以外的知识。 感谢@颜海镜 赠书,很早就认识了作
能够笃定地去决策是因为心中能够把持住一些做事的原则,越来越体会到原则的重要性,决策需要原则,沟通需要原则,做架构同样也需要原则。
信息过载往往是因为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期望能够及时关注到这个世界的变化,关注到身边的人;本质是期望能够被世界所关注,被身边的人所关注。 解决信息过载,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能够一定程度与这个世界切断关系,这个世界与我相关,也与我无关。 一年多以前写了一点记录:《关闭手机通知以后》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无论是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竞争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为败者。 ——《被讨厌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当心中认可一个观点以后,就会为这个观点去收集证据。
看到一个产出和产能的故事。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主人觉得一天生一个金蛋太慢了,于是把鹅杀了,想从鹅的肚子里面取出所有的金蛋,答案可想而知。 工作和生活当中处处都有这样的例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听话,使用恶劣的语气,直接去指挥他,却忽略了对孩子责任心、自律等意识的培养,这是一个典型不看重产
乔布斯说他不喜欢咨询公司,如果你只是提出一个想法或者战略,从来没有将它落实下去,没有跟它一起去经历成长,那你看到的世界一定是二维的,只有深度参与其中,才能看到一个三维的世界,那才是真实的。提出一个想法的价值非常小。甚至微不足道。
“你冷静一点。” “我很冷静!” “你看看你手里举的是什么?” 生气的人才发现手里举的是一把刀。 我们在愤怒的时候是很难察觉到自己正在愤怒的,因为愤怒的情绪,会把我们带入到特定氛围之中,迷失自我。 如果不能回到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去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去看待自己,那么其实我们正在丧
常常因为未来需要做某件事,而把关注力转移到未来,从而产生莫名其妙的压力感。 有一个策略是,将达成这件事的过程拆解为几个具体的行动点,再把行动点依次放进自己的日程里,然后彻底忘记那件事。 如果不小心想起了那件事,就去看看最近一个行动点是什么,执行,然后把它标记为已完成。
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以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所以才会说“不由得发火”之类的话。这其实是在借助发怒来进行交流。我们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逻辑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