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在别人心里留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可能会在很久很久以后才开始慢慢发芽。保持友善。
如果不是热爱,为什么有些事情可以做十年二十年?🤔 德爷的荒岛求生是 2012 年开始的,转眼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最近在看他 2024 年的《单挑荒野:水之章》,明显感受到德爷内心变得更加坚定,也更加谦卑。 在搞砸一件事情的时候,在生存遇到绝望的时候,在吃饱一餐饭的时候,德爷都会咧着嘴,对着镜
丛林生存有一条 STOP 经验,stop→think→organise→plan,在肾上腺素开始飙升的时候,应该停下来,思考,整理自己。 这个法则也适用于日常,当举目望去,前路并不清晰的时候,别着急,慢下来,想清楚对策,再行动。
“错了,再来。” 轻飘飘的几个字,原来这么有力量💪
做自媒体首先要有强烈的表达欲,表达欲这个东西,在一个地方用光了,在另外一个地方就没得聊了。 其次需要有长久不衰的输入,输入不足,就很难有持续的输出。 再次需要有足够的心力和体力,用来对抗这个世界无时无刻的善与恶。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保持热情,保持利他之心,从互动中获得及时反馈
看到一个很酷的网站设计和源码生成工具,http://t.cn/A6uy0hHC ,它支持从模板或者 import 源码的方式,进入到一个具备 AI 交互能力的 No-code 编辑器,可导出结构化的整站源码。 采用的技术栈是 React 生态下比较流行的 Next.js、 Tailwind CSS 和 shadcn/ui,生成出来的代码质量也还算不错。 相比
这个 repo 收集了大量关于远程工作的相关资料,包括工作保障、财务税务问题、团队管理问题等:h++ps://github.com/greatghoul/remote-working 还罗列了一些支持国内远程的公司和招聘入口:h++ps://github.com/greatghoul/remote-working/blob/master/teams/README.md
人不需要为自己的不理智而感到羞愧。世上并没有什么真正高尚的事物。 从对抗人生虚无和无聊的角度来说,读书和打游戏本质上并无区别。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更坦诚地面对自己,也可以更坦然地面对身边的人。
“没时间”是最大的借口。 前几个月工作非常繁忙,想出门走走,想读几本书,想做个产品,但最后什么都没做成。我给自己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 然而,上个月,在工作繁忙度几乎没变化的情况下,我却完成了 80 多小时的阅读,读完了五本书,还带家人出去旅游了一次,意犹未尽。 难道时间是凭空出现
人很有意思,当听到“买五送一”的时候,耳朵立马就竖起来了,忍不住就会买五份。 稻盛和夫在做企业管理的时候,有一条铁律——不做预算,用多少买多少。 他说,“即买即用,看起来是买贵了,但员工会珍惜使用;另外,因为没有剩余,就不需要仓库;不要仓库,就不需要做库存管理,也不需要库存利息。
降低自己的预期,不要指望一分投入就能获得一分回报,一百分投入才会获得一分回报,这才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迭代思维就是持续不断地重新定义自己,以及正在认真做的每一件事情,最后会因为时间复利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果说迭代是一场滚雪球的运动,那么首先需要找到一条长长的山坡,让雪球可以持续滚下去。 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热爱的领域,让迭代发生。
早上看到一个观点,有人问“你最擅长的是什么?”,答案是:做自己。 每个人最擅长的,就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你不会像我一样擅长做我自己,我也无法像你一样擅长做你自己。所以,不必活在别人的期望和影子里,我们永远是自己,不会成为他人。 嫉妒,是一种来源于对自身认知缺失的情绪。它让人盯着
焦虑,就是事情一件压着一件,接踵而至,怎么做也做不完,直到超出自己的处理负荷。它会让人坐立不安,会让人不快乐。 与焦虑对抗,逼迫自己站起来做事,会让自己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无法获得平静。 对于好解决的事情,早早地、立即处理掉,然后清空自己的脑子;对于那些无法解决的事情,要学会与它
当不知道如何选择时,就专注于把当下做到最好,因为延续当下,最有机会做得更好。 如果必须在多个选择中做出决断,那就选短期内会让自己感到痛苦的,因为成长和顿悟,往往发生在痛苦以后。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大脑会本能地回避让自己感到痛苦的选项。训练自己着眼于长期收益。
花了 55 个小时精读完了《芒格之道》,从 1987 年一直追到 2022 年,聆听芒格老爷子在西科和每日期刊两家公司每一期的年报分享和粉丝问答。 这本书前半部分涉及较多金融名词,好在近期刚读过《香帅金融学讲义》和《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算是趁热打铁了。阅读过程中,依然是左手拿书,右手端着 ChatGPT
相比自我肯定,自我接纳需要更大的勇气。 自我肯定就是,即便做不到,也不停地暗示自己"我可以的",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而自我接纳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只做到了 60 分,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思考还能做哪些事情让自己接近 100 分,即便永远无法达到也不气馁、不悲观,接受自己的不足。
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总是片面的,对世界的理解也是有限的,片面的信息无法看清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全貌,因此轻易地去 judge 往往会出现认知偏差。 保持谦逊和包容,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待身边人和周边环境。
芒格在《Daily Journal》的一期年报里,提到三个把事情做成的好习惯: 1)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大小,尽量做能力圈以内的事情,同时明白什么事情不该自己做 2)轻松简单的事情,立马去做,不积压,不拖泥带水,减少脑子的负担 3)遇到必须解决的难题,不绕路,软磨硬泡,死磕到底 一直在践行 2 和 3,
情感的内耗无限折磨人,一个人被左右两种情绪,包裹在狭小的空间里,时刻承受着,还找不到解脱的出口。 与之相对的是反思,它与内耗相比,多出一步关键的不同——行动。 认知上的顿悟,是转变的起点,它会催化情绪一点点转化成新的行动力,打破内耗。去反思,而不是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