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對食物的要求不高,只要廚師們對味道搭配有研究,烹飪技巧恰當,選材精細就開心了。最近吃了一道《梅菜乾東星斑包馬鮫魚茸》。這道菜看到Chef Edward Chong下了不少心思在味道層次上,口感的對比和視覺的效果。我常說less is more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意識到但more is less更難領會的。
好懷念當年有空閒時間從零開始到炒好一碟粵式「滑蛋蝦仁河粉」。從磨米漿、蒸河粉、醃辣椒和煉豬油等。每個步驟都非常享受,同時也從中學到怎麼樣把它煮得更好。 最重要是能吃得非常開心。說真的一盤好吃的滑蛋河粉已經在新加坡很難吃到了。
我有一個小小的嗜好 。。。。那就是收藏廣彩餐具。記得小時候祖母喜歡在家宴客,同時她非常注重用餐禮儀連桌上擺設也從不馬虎。我最喜歡是她其中的一套廣彩餐具。於是我盡量延續她的待客之道。
過去五天裡,我像是一頭豬,不停地大飲大食。到達台北的第一個晚餐是由MUME 的Chef Richie Lin主持。 我們品嚐了秋季菜單𥚃的菜餚,以及還在創作中新菜。 比起我上一次來 MUME 時,Chef Richie 的烹飪風格明顯有改變。這次所吃的菜餚以本地材料為中心,風格更清晰。最重要的是有新的味道,畢竟我看
當History Channel找我囗述新加坡其中一道國菜時我必須承認-我老了。更可怕的是幾乎百分之百的資料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值得一提的我和我的徒弟(Chef LG Han of Labyrinth)難得同時出現在一個環節裡。我解述來源而他示範了現代版的辣椒螃蟹。 http://t.cn/A6OmLFlT
《越稽》是一家給「臭味相投」朋友相聚的餐廳。我還沒有來杭州之前,許多朋友已經極力推薦這間以紹興菜為賣點的打卡地標。 紹興菜自越國時代以來已經是食“臭”之物已成民風。南宋時期更是引入中原烹飪技藝的精華,所謂“南料北烹”、“南料北味”,在飲食文化上有了極大的變革。 紹興菜以魚蝦河鮮和
在到處吃吃喝喝中偶爾會看到一些可造之才的廚師。其中一位是在杭州Wild Yeast認識的林子涵主廚。年紀非常年輕但做菜認真又熱情。 雖然當晚所吃的不是最好,我卻感受到他對烹飪的出發點與熱忱。起碼在tasting menu𥚃我吃到幾道有機會變成主打菜。年輕就是本錢,只要肯努力,我相信林主廚在多看多吃多
昨晚10號風球下當然找不到好東西吃。於是今天一大早就來到香港上環的蓮香居大吃一頓! http://t.cn/RxmvANH http://t.cn/A6O5c8vD
來到胡志明市必須吃幾頓越南湯河粉。據本地吃貨介紹這間店非常有名氣,生意特別火。餐牌上也只有幾個選擇,我也點了最「貴」的牛雜河粉。湯頭鮮美,味精也重,可惜牛肉煮得過熟。最重要的是香菜和豆芽給得多,超愛! http://t.cn/RQ5ZfX4
在新加坡要找正宗的海南雞飯非常難。目前連比較出名的海南雞飯都是廣東式為主。 這間傳統雞飯店我已經光顧幾十年了。除了雞飯、海南豬排和炸蝦綠外,它們的「打邊爐」和豬肉satay也是非常好吃。 http://t.cn/Rqx9Yfe
今早在附近政府組屋區叫了一碗乾撈雲吞麵。當小販递碗麵時,他說:「$2.50」。我幾乎嚇呆了。。。今時今日還有新幣$2.50的餐吃😱😱😱😱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小販看到我驚訝的面同時說:「太貴了?」我連忙解釋:「太便宜了!真的以爲我聽錯。」 小販繼續道:「優惠每天只有在11點前。還有怡
從90年代我還沒有踏入雜誌記者生涯時,我就是一名狂讀雜誌者。當時有一本香港9生活雜誌「號外)更是我必讀之一,從不斷買。除了文章經過充分研究和撰寫,它們有幾位專欄作家更是我的偶像。 它的封面人物不僅最那時候最火的名人外,照片風格富有創意也很前衛。 昨天我很幸運遇見封面圖片的幕後攝影師
謝謝,容太!特意拿了兩隻我最愛的葵香雞給我們這隊食貨當宵夜! 還記得第一吃葵花雞的時候,它的味道沒有想像中的震撼。當我告訴彭總後,他帶我去百萬葵園吃到我認為全中國超好吃的「白切雞」後才知道它的「雞有雞的味道」的定義! 四年沒有來中國,葵花雞已變成葵香雞!立刻感覺到四年沒有白等!再次
Part 1/2 昨天消夜是在廣州最新最火的 「頭家夜粥」。踏進店裡仿佛感覺到BTS成員不是去當兵而是轉行干起餐飲業了。雖然隊伍們都很年輕,食品卻是超有水平。無論是食材方面或是烹煮功夫都令我驚訝。 除了吃,我也上了一個海鮮速成班 — 認識了從未見過的西瓜皮魚和斑豬魚。我也第一次嘗試過的非常喜歡的